凌策 唐代大臣。唐僖宗元年进士。历仕彭州别驾、谏议大夫、刑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吴兴葑溪凌氏近谱》。
凌凖 唐代官吏。德宗时进士。历仕崇文馆校书郎、大理评事御史、翰林学士。顺宗永贞元年参与王叔文新政,坐贬连州司马,同时被贬为州郡司马者八人,时称八司马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吴兴葑溪凌氏近谱》。
刘长卿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玄宗天宝进士,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州县尉,贬南巴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,再贬睦州司马,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。工诗,长于五言,自称“五言长城”。刘长卿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刘长卿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刘德威 唐代大臣。历官唐初左武侯将军、封滕县公,改封彭城县公,太宗贞观中为刑部尚书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古虞义门刘陈世谱》。
刘汾 唐代大臣。咸通壬午进士。历官兵部员外郎、镇南节度使、太尉中书令、尚书右仆射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安徽桐城刘氏宗谱》。
刘弘基 唐初大将。从李渊举兵太原,引兵先渡河,入长安,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,讨薛举,诸军皆没,唯弘基力战,矢尽被捕,不屈。至薛仁杲平,乃归。太宗贞观年间召授卫尉卿,封夔国公。刘弘基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刘弘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刘巨容 唐代官吏。武科进士。历仕临河尉、南京节度使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安徽桐城刘氏宗谱》。
刘审礼 唐代大臣。刘德威子。历仕贞观中工部尚书、检校左卫大将军,高宗仪凤三年,吐蕃寇凉州,从副中书令李敬玄讨之,军败被俘卒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古虞义门刘陈世谱》。
刘守谦 唐代官吏,官至处州刺史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福建浦城刘氏族谱》。
刘文静 唐代大臣。隋末为晋阳令,与李世民友善,共策划起兵,高祖即位,授民部尚书,因官位不及裴寂,有怨言,被人诬告谋反,高祖枉杀之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福建浦城刘氏族谱》。
刘曜 唐代官吏,仕至幽州节度使。刘像取自清光绪修安徽桐城刘氏宗。
刘原 唐代官吏,仕至处州府尉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福建浦城刘氏族谱》。
刘政会 唐初大将。隋炀帝大业中为太原蝇扬府司马,以兵隶李渊麾下,入唐,高祖武德初授卫尉少卿,留守太原,刘武周攻并州,被俘,每密表军情,武周平,复官,封邢国公,太宗贞观初转洪州都督。刘政会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刘政会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刘知幾 唐代官吏、学者。高宗永隆进士。历官获嘉主簿、凤阁舍人,兼修国史,参编《则天皇后实录》,又著《史通》,开元初迁散骑常侍,仍领史事,坐事贬安州别驾。修史三十年,主张秉笔直书,以为史家须具才、学、识三长,有文集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福建浦城刘氏族谱》。
娄师德 唐代大臣。贞观中进士。初为监察御史,应诏从军,屡胜吐蕃,累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,掌朝政,前后为将相三十年,所至有功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山阴娄氏宗谱》。
卢仝 唐代诗人。初隐少室山,后居洛阳,时韩愈为河南令,厚遇之。尝作《月蚀诗》以刺时政。好饮茶,为《茶歌》,句多奇警、甘露之变时,因留宿宰相王涯家,被误杀。有《玉川子诗集》。卢仝像取自明杜堇绘《古贤诗意图·茶歌》,故宫博物院藏。卢仝烹茶图(局部)为南宋人绘,无款,故宫博物院藏。卢仝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岑文本 唐代官吏。历官梁中书侍郎、荆州别驾、秘书郎兼直中书省、中书舍人、中书侍郎,中书令。合撰《周史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余姚岑氏宗谱》。
查师诣 唐代官吏。历官朝散大夫、游击将军折冲都尉、上柱国。像取自1914年修《江苏毘陵查氏宗谱》。
胡宓 唐代官吏。仕至散骑常侍,掌节新安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绩溪胡氏宗谱》。
胡日新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仕至徐州学正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婺北清华胡氏家谱》。
胡闰(唐) 唐代大臣。仕至兵部尚书、散骑常侍。胡闰像取自清代修《婺北清华胡氏家谱》。
胡学 唐代官吏。咸通九年郑从譡榜进士。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、散骑常侍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婺北清华胡氏家谱》。
桓彦范 唐代大臣。以荫调右翊卫,累迁御史中丞,武周长安中为司刑少卿神龙元年,参与张柬之等逼武则天退位,拥中宗复位。拜侍中,封谯郡公。未几,为武三思所谗,罢政加特进,封扶阳郡王,为濠州刺史,谪徙岭外,杖杀途中。桓彦范像取自国学图书馆1933影印本《润州先贤录》。
陆德明 唐代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历仕陈、隋,为国子助教。入唐,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,拜国子博士。曾以五、六年之力,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,又采诸儒训诂,辨正异同,考镜源流,撰成《经典释文》,开唐人义疏先河。陆德明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陆德明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陆德明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
陆庶 唐代官吏。历仕德宗贞元末衢州刺史、宪宗元和二年福建观察使,在任上新开陆路四百余里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吴县陆氏世谱》。
陆谊 唐代官吏。僖宗广明二年进士。历仕余杭令、国子博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吴县陆氏世谱》。
陆元方 唐代大臣。历官监察御史、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、凤阁舍人、长寿二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、证圣初贬绥州刺史,后复相,仕至文昌左丞,临终尽焚草奏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吴县陆氏世谱》。
吕从庆 晚唐诗人。五代隐居不仕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旌德吕氏宗谱》。
吕渭 唐代官吏。乾元进士。历官侍御史、中书舍人、礼部侍郎、潭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宁国吕氏宗谱》。
罗甫 唐代大臣,宣宗大中八年进士。历官起居郎、知制诰,兵部尚书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姚江罗氏宗谱》。
罗隐 唐代文学家。十举进士不第,以诗文名于当世,镇海军节度使钱鏐辟为掌书记,后迁节度判官、给事中等,有文集。罗隐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罗隐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罗隐像取自1923年修《浙江慈溪罗氏宗谱》。
骆宾王 唐代官吏、文学家。七岁能诗,有神童之称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齐名,号四杰,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骆宾王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骆宾王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孟常谦 唐代武职官吏。历仕德宗朝义成军中军兵马使、宪宗朝议大夫、安州刺史、侍御史、安州防御兵马使。像取自1928年修《江苏毘陵孟氏宗谱》。
孟简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历仕仓部员外郎、谏议大夫、常州刺史、给事中、户部侍郎、御史中丞、山南东道节度使。坐赃,左迁太子宾客,分司东都。像取自1928年修《江苏毘陵孟氏宗谱》。
莫愁 唐代才女,善歌谣。莫愁石刻像刻于清道光年间。
潘师正 隋唐道士。少以至孝闻,隋炀帝大业中,师事王原知,度为道士,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,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唐高宗曾召见与语,前后赠诗凡数十首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萧山潘氏宗谱》。
潘正夫 唐代官吏。尚懿宗长公主,拜驸马都尉,官至少傅,封和国公,历事四朝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萧山潘氏宗谱》。
裴度 唐代大臣。德宗贞元五年进士。宪宗元和时累迁司封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御史中丞。视行营中军,还朝遇刺伤首。拜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封晋国公,穆宗时数出镇拜相。官终中书令。裴度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裴度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裴光庭 唐代大臣,裴行俭子,历官太常丞、鸿胪少卿、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吏部尚书、弘文馆学士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裴垍 唐代大臣。进士。历官美原尉、考功员外郎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宰相、兵部尚书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安金藏 唐代官吏。原为乐工。睿宗景云中,累迁右武卫中郎将。玄宗立,擢右骁卫将军,爵代国公。卒谥忠。版画像取自清金史(古良)绘《南陵无双谱》。
柏良 唐代官吏。仕至开元中学士。杜甫题其山居云:山居经典籍,儒雅涉风骚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青阳临城柏氏宗谱》。
柏良器 唐代大将。从李光弼军,授兵令平山越,迁左武卫中郎将,以功封平原王,官终左领卫大将军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青阳临城柏氏宗谱》。
毕镐 唐代官吏。历仕朝请大夫、银青光禄大夫、领兵镇守雁门关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毕氏宗谱》。
毕构 唐代大臣。进士。历官左拾遗、中书舍人、润、卫、同、陕四州刺史,益州长史、御史大夫、封魏县男,睿宗吏部尚书、广州都督,玄宗河南尹,户部尚书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毕氏宗谱》。
毕华春 唐代官吏。历仕隋河南太守、亲王府记室参军、唐贞观太液院中书侍郎。像取自1942年修《河南毕氏宗谱》。
毕憬 唐代官吏。历仕垂拱二年卫少卿、永昌元年卢州刺史,改许州刺史,以子毕构贵,封魏县男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毕氏宗谱》。
毕坰 唐代官吏。毕炕子。举明经。历仕临涣尉、符离令、王屋尉。像取自1942年修《河南毕氏宗谱》。
毕炕 唐代官吏。毕构子。进士。历仕秘书少监、兵部员外郎、吴郡太守,玄宗天宝末为广平太守,安禄山叛乱,攻城,炕坚守,城陷死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毕氏宗谱》。
毕师远 唐代官吏。以父荫授永州司马,乾符四年升中散大夫兼歙州佥书判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毕氏宗谱》。
毕卫 唐代官吏。仕至给事中。像取自1942年修《河南毕氏宗谱》。
毕文进 五代官吏。毕卫子。进士。像取自1942年修《河南毕氏宗谱》。
不空 唐代高僧,幼丧父,随叔父至中国,师事金刚智,奉命至天竺及狮子国求密藏,玄宗天宝五载再入唐,加号智藏国师,居京兆大兴善寺,译出密部经七十七部。自玄宗迄代宗,皆为灌顶国师,官至鸿胪卿,封肃国公。不空为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,与善无畏、金刚智并称“开元三大士”。《不空金刚像》唐李真绘,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。
蔡袭 唐代武职官吏。仕至唐懿宗三年安南经略,战死。像取自清同治修《河南始祖蔡氏通谱》。
蔡允恭 唐代官吏、文学家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。仕隋,历起居舍人。入唐,为秦府参军、兼文学馆学士,太宗贞观初除太子洗马。工诗,有诗集及《后梁春秋》。蔡允恭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蔡允恭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蔡允恭头像取自清同治修《河南始祖蔡氏通谱》。
柴绍 唐初大将,幼以任侠闻。补隋为太子千牛奋身,李渊妻以女平阳公主。渊起兵,绍兼领马军总管,率先登陷阵。高祖武德初,从李世民征战,以功封霍国公。太宗贞观初,转左卫大将军,出为华州刺史,后加镇军大将军。柴绍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柴绍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长孙顺德 唐初大将,仕隋为右勋卫,入唐,以从太宗征有功,进左骁卫大将军,封薛国公,寻以受贿被劾。李孝常谋反,坐与交,削籍为民,后召为洋州刺史,乃折节为政,遂为良吏。长孙顺德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长孙顺德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长孙无忌 唐初大臣。太宗长孙后之兄。博涉书史,尝与撰《隋书》诸志。高祖武德九年,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,佐太宗登帝位。累官尚书右仆射、司空、司徒,封赵国公。高宗即位,进太尉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撰《唐律疏义》。长孙无忌因谏阻高宗立武则天为后,削爵流黔州,自缢死。长孙无忌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长孙无忌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长孙无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陈本 唐代官吏。举明经。仕至咸通十年上饶邑尉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莆田陈氏宗谱》。
陈崇 唐代官吏。历官江州刺史、银清光禄大夫、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、上柱国。像取自1922年修《江苏武进陈氏宗谱》。
陈楚 唐代大将。功擢诸卫大将军,封普宁郡王,易定节度使、羽林统军、检校司空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浙江东浦陈氏怀十房宗谱》。
陈杲仁 唐代官吏。仕至朝请大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毘陵陈氏宗谱》。
陈广 唐代官吏。仕至朝散大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陈氏宗谱》。
陈稜 唐末官吏。中和四年进士。历官校书郎、太常博士、尚书比部员外郎、兵部侍郎、感化军节度使兼御史中丞、光化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,后拜大将军,封弋漾郡开国公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莆田陈氏宗谱》。
陈叔达 唐代大臣。南朝陈宣帝十六子,少封义阳王。历官陈侍中、丹阳尹、都官尚书、隋内史舍人、绛郡通守、唐丞相府主簿、黄门侍郎、侍中,礼部尚书,封江国公。像取自1916年修《浙江东浦陈氏怀十房宗谱》。
陈夷行 唐代大臣。进士。历官工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吏部尚书、华州刺史、门下侍郎平章事、尚书左仆射、河中节度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南兆陈氏宗谱》。
陈轶 唐代官吏。历仕户部侍郎、封镇天护国大将军陈轶,赐节钺镇抚饶信三州诸军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陈氏宗谱》。
陈友迪 唐代官吏。仕至太湖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陈氏宗谱》。
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、大诗人。光宅进士。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、右拾遗。受武三思害,冤死狱中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南兆陈氏宗谱》。
程维 唐代官吏。乾符元年进士仕至海州盐铁使。像取自清同治修《安徽新安程氏宗谱》。
程昔范 唐代官吏、学者。元和十三年进士,未登第前,著《程子中谟》三卷,韩愈称赏之,为作《丹穴五色羽》诗。仕至左拾遗。像取自清道光修《安徽皖江程氏宗谱》。
程咬金 唐初大将,隋末李密起兵,署为内军骠骑,入唐,初授秦王府左三统军。每阵先登,以功封宿国公。高祖武德七年,从李世民攻太子李建成,事定,拜太子右卫率。太宗贞观中封卢国公,历泸州都督、左领军大将军、岐州刺史。程咬金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程咬金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程沄 唐代武职官吏,历仕歙州督知兵马使、检校左兵马常侍兼御史中丞。像取自清道光修《程氏迁吴支谱》。
储隐 唐代官吏,仕至检校郎中。像取自1817修《江苏宜兴储氏宗谱》。
褚亮 唐代官吏、文学家。少博览图史,能诗,年十八,为南朝陈后主称赏,擢尚书殿中侍郎。隋时为太常博士,坐事贬。入唐,授秦王府文学。太宗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,封阳翟县侯,为文学馆“十八学士”之一。卒年八十褚亮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间刻《三才图会》。褚亮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崔群 唐代大臣。进士。历官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湖南观察使、武宁、荆南节度使、吏部尚书。像取自1913修《安徽宣州仙源崔氏支谱》。
戴护 唐代武职官吏,有武力,陶雅镇歙州,闻其名,荐补先锋突将都押衙兵马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戴氏宗谱》。
戴寿 唐代官吏。戴护子。仕至天佑二年武翼郎、中书舍人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戴氏宗谱》。
戴叔伦 唐代官吏。历仕抚州刺史、容州刺史、御史中丞、容管经略使,工诗,以文辞著,有文集。像取自1917修《江苏常州戴氏宗谱》。
戴至德 唐代大臣。戴胄子。历官西台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阅十数年,父子相继为宰相,迁右仆射,人有所诉,皆诘究本末,理直者密为奏,终不显私恩,人伏其长者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戴氏宗谱》。
戴至圣 唐代官吏,仕至新安太守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戴氏宗谱》。
戴胄 唐初大臣。隋末入仕,归唐为秦王府曹参军,太宗立擢大理少卿,数犯颜执法,帝益重之,历迁尚书左丞、民部尚书、以检校吏部尚书主选事。贞观四年参预朝政,谏止帝修复洛阳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戴氏宗谱》。
丁矩 唐代官吏。官至大司农。丁矩像取自清丁日澍等修,清光绪十年双桂堂木活字本江苏毗陵《重修丁氏宗谱》。
杜悰 唐代大臣。以荫迁太子司仪郎,尚宪宗女歧阳公主,为驸马都尉,历官京兆尹、淮南节度使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剑南东川节度使。复镇淮南,再拜相。以检校司徒为凤翔、荆州节度使,加太傅,封邠国公。像取自1933年修《江苏江阴青旸镇杜氏世谱》。
杜秋娘 唐代美女。初为浙西节度使李錡妻,后有宠于唐宪宗,唐穆宗时,命为皇子漳王博姆,漳王废,赐归故里。《杜秋娘图》为元周朗绘,故宫博物院藏。
杜裔休 唐代官吏。杜悰子。历官拾遗、起居郎、翰林学士、司勋员外郎、给事中。贬为端州司马。像取自1933年修《江苏江阴青旸镇杜氏世谱》。
段志玄 唐初大将,隋末客居太原,为李世民所识。李渊起兵,以千人从,每战皆为先锋。累除左光禄大夫,以功授乐游府车骑将军,又从李世民讨王世充,破窦建德,平东都,世民即位,历任左骁卫大将军,封樊国公,改褒国公。段志玄版画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段志玄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范履冰 唐代官吏。历仕周王府户曹参军、禁中修撰、武则天垂拱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。后坐举逆人,为酷吏所杀。高宗永徽七年孙处榜进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常熟范氏宗谱》。
范隋 唐代官吏。历仕幽州良乡县主簿、咸通二年加柱国,转处州丽水县丞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常熟范氏宗谱》。
方从俭 唐代官吏。方锷子。咸通二年举人,授朝散大夫。历官金华府东阳县令、江西瑞州高安令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方德 唐代官吏。官至国子监博士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方锷 唐代将领,方元荡子。元和中袭爵授神策将军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方干 唐代诗人。为人质野,喜凌侮。每见人设三拜,曰礼数有三,时人呼为“方三拜”。徐凝一见器之,授以诗律。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。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,缺唇,卑之。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。有诗集。像取自清代修安徽祁门等地方氏宗谱。
方台 唐代官吏。方从俭长子。初为天德军判官,乾宁二年授宣、歙二州制置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方元荡 唐代将领。顺宗永贞初授冠军镇国大将军,宪宗元和中进御史大夫,以兵从征吴元济有功,封河南郡王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方镇 唐代将领,官拜左神策将军。像取自《安徽旌德隐龙方氏宗谱》。
冯蘩 唐代官吏,仕至歙州刺史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安徽绩溪冯氏家谱》。
冯万石 唐代官吏,进士。累官至平章事。像取自1915修《江苏无锡冯氏宗谱》。
高崇文 唐代大将。历官金吾将军、渤海郡王、左神策行营节度使、检校司空、西川节度副大使、南平郡王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邠宁庆节度使、京西诸军都统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梁安高氏宗谱》。
高戬 唐代官吏。仕至僖宗乾符二年新安绩溪县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梁安高氏宗谱》。
顾衜衍 唐代官吏。开元进士。历仕四门博士、新城主簿、湖州司功参军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苏无锡顾氏大宗世谱》。
顾况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至德二年进士。官江南判官、秘书郎、著作郎,德宗贞元五年被宪司劾贬饶州司户,遂全家去,隐居茅山,自称华阳山人。有《华阳集》。顾况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顾况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顾况头像取自清宣统修《浙江上虞顾氏宗谱》。
顾奎 唐代大臣。历官乾封中河源军经略副使、兵部尚书。像取自1919修《江苏江阴顾氏宗谱》。
顾少连 唐代大臣。代宗大历五年进士。历官书判、典校秘书、主簿、监察御史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京兆尹,政尚宽简,号良吏,擢吏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东都留守。像取自清宣统修《浙江上虞顾氏宗谱》。
顾仲连 唐代官吏,历仕长安四年司徒、开元十年汴州刺史,少有诗名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苏无锡顾氏大宗世谱》。
虢国夫人 唐代杨贵妃二姊。玄宗天宝七载与姊韩国夫人、妹秦国夫人同日受封。杨贵妃马嵬坡被缢,奔陈仓,为县令所杀。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为宋人摹唐代画家张萱作品。《丽人行》为宋画家李公麟绘。全身像取自清颜鉴题诗,清王翙绘图,嘉庆间颜氏刻本《百美新咏》。
寒山 唐代高僧,太宗贞观时人,居天台唐兴县寒、暗两岩幽窟,时往还国清寺。与拾得交友。好吟词偈,状类疯狂,以桦皮为冠,布襦木屐。闾丘胤出守台州,往寺求之,走归寒岩,入穴而去。有《寒山集》。《寒山拾得图》,明代蒋贵绘,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。寒山拾得像为清石刻,现存苏州寒山寺。寒山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何成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仕至许州知府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》。
何蕃 唐代官吏。太学生。仕至鸿胪寺卿。事父母至孝。居太学二十年,有死而无归者,皆身为治丧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》。
何堦 唐初官吏。官至给事中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》。
何茂 唐代官吏。仕至山东轻车节度使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》。
何云鸾 唐代官吏。仕至翰林学士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》。
贺知章 唐代官吏、诗人、书法家。少以文词知名。武后证圣元年进士,初授四门博士,迁太常博士。玄宗开元十年入书院,同撰《六典》。十三年,迁礼部侍郎,加集贤院学士,又迁太子宾客,授秘书监。天宝初因病上疏度为道士,至乡卒。贺知章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明万邦治绘《醉饮图卷》,描绘了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中的贺知章、李白、张旭等八位高人醉饮之态。饮中八仙取自明杜堇《古贤诗意图》。贺知章诗意图“儿童相见不相识”为晚清钱慧安绘。贺知章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贺知章马上像取自清任熊绘图,王龄撰
洪察 唐代官吏。仕至高宗时监察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江村洪氏家谱》。
洪经纶 唐代官吏。洪子舆子。天宝十六年进士。历仕德宗建中初河北黜陟使、宣歙观察使。朱泚反,伪授太常少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江村洪氏家谱》。
洪子舆 唐代官吏。开耀元年进士,神龙元年中绝伦。历仕通直郎、著作佐郎、起居舍人、睿宗时侍御史、中丞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江村洪氏家谱》。
侯君集 唐初大将。少事秦王李世民,玄武门之变,其策居多,世民即位,累拜右卫大将军。贞观四年,迁兵部尚书,参议朝政。九年,为积石道行军总管,副李靖大攻吐谷浑。还进吏部尚书,有誉于时。侯君集因太子承乾虑废,曾引问自安计,及事发,被捕下狱问斩。侯君集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
胡崇 唐代官吏。仕至光禄大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婺北清华胡氏家谱》。
黄行俭 唐代官吏。开元进士。年历仕宏农尉、给事中、御史中丞,李林甫怒其狷直,贬为福州司马。像取自1931修《江苏吴县黄氏宗谱》。
季广琛 唐代官吏。开元二十三年中智谋将帅科。历官瓜州刺史、荆州长史、青徐等五州节度使、兵败贬温州刺史,浙江西道节度使、右散骑常侍。封渤海郡公。像取自1928年修《浙江百官季氏宗谱》。
季紘 唐代大臣。历仕复州牧、大司马。像取自1928年修《浙江百官季氏宗谱》。
贾朝献 唐代官吏,进士累官兵部左侍郎,封卫国公。像取自1929年修《江苏润州贾氏宗谱》。
贾耽 唐代大臣。天宝中举明经。历官汾州刺史、义成节度使、尚书右仆射。像取自1929年修《江苏润州贾氏宗谱》。
鉴真 唐代高僧,日本律宗创始者,武则天时就殖满禅师,循其奖训。二十二岁受具足戒。寻游二京,遍研三藏,后住扬州大云寺,专宏戒律。玄宗开元中,日本国遣使延之,遂东渡,前五次均为成功。天宝十二载,第六次航行始达。鉴真抵达日本已失明。日本天皇授“传灯大法师”,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,教法大行,号“过海大师”、“唐大和尚”,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。卒于日本。精医学,通《本草》,传有《鉴真上人秘方》。其随行弟子恩托、如宝、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,故于日本医学、雕塑、建筑等颇有影响。鉴真和尚坐像供奉于日本招提寺,鉴真木雕
江全铭 唐代官吏。太和进士。官至侍御史。像取自1926年修《安徽旌德江氏宗谱》。
江万澄 唐代官吏。开元十年进士。官拜监察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济阳天宝江氏宗谱》。
江祯 唐代将领。唐僖宗时司空萧遘之子。因乱避居歙之篁墩,易姓为江。历官护军兵马使、柱国上将军、江南节度使。像取自1948年修《江苏常州湖塘桥萧江氏宗谱》。
蒋将明 唐代官吏,仕至集贤院大学士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苏金坛蒋氏宗谱》。
蒋系 唐代官吏。蒋乂之子。历官昭应尉、直史馆、右拾遗、史馆修撰、谏议大夫、唐州刺史、给事中、集贤殿学士、判院事,吏部侍郎、兴元、凤翔、山南道节度使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苏金坛蒋氏宗谱》。
蒋乂 唐代官吏。蒋将明之子。历官右拾遗、史馆修撰、转司勋员外郎,兼判集贤院事,秘书监,家富藏书。像取自清同治修《江苏毘陵蒋氏世谱》。
金安 唐代官吏。咸通九年进士。历官浮梁令、检校右仆射、昭信军节度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金氏宗谱》。
金城公主 唐中宗养雍王守礼女,与吐蕃赞普弃隶缩赞联姻。金城公主入嫁吐蕃图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壁画
金叔彦 唐代官吏。仕至浮梁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金氏宗谱》。
金廷烈 唐代官吏。举人。历仕江宁令、徽州通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祁门金氏宗谱》。
孔颖达 唐代官吏、经学家。明诸经,善属文,通步历。隋末,登进士第。炀帝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,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,颖达为冠,又年最少。入唐,历迁国子博士、国子司业、国子祭酒。受诏与颜师古等撰《五经正义》,有集。孔颖达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间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孔颖达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窥基 唐代高僧,慈恩宗即唯识宗创始人。十七岁出家,为玄奘弟子,受瑜伽唯实宗,又从学因明学。著论凡百部,时号“百本论师”、“百部疏主”。从玄奘译经于慈恩寺翻经院,有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等。窥基坐像藏日本药师寺。窥基西安石刻像为涱佩甫摹,欧阳渐赞,戴传贤正书,郭希安1938年镌刻。
李端端 唐代名妓,时诗人崔涯、张祜,每题诗倡肆,毁誉为时所重。涯为诗嘲端端“鼻似烟窗耳似铛”句,端端再拜乞怜,乃重赠一绝,誉为“一朵能行白牡丹”。李端端图为明代画家唐寅所绘
李贺 唐代诗人。唐宗室后裔,避父讳不应进士。七岁能辞章,为韩愈。皇甫湜所重。每旦日出,骑弱马,从小奚奴,背古锦囊,途中得佳句,即书投囊中,及暮归,整理成篇。作乐府词数十篇,皆合之弦管,无不讽诵。为协律郎。李贺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李贺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弘道 唐代官吏。昭宗光化元年进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毘陵李氏宗谱》。
李勣 唐初大臣。封曹国公,拜并州都督,又封英国公,拜尚书左仆射,进司空。李勣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勣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李勣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李勣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靖 唐初大臣、军事家。少有文武才略,通史书,高祖时拜行军总管,太宗即位,授刑部尚书、兼检校中书令,转兵部尚书。破突厥,封代国公,迁尚书右仆射,复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又改卫国公。后人录其论兵语,为《李卫公问对》。李靖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靖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李靖全身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李靖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李靖、杨素像取自明尤求绘《红拂图》,故宫博物院藏。
李泌 唐代大臣。天宝间待诏翰林,历官楚州、杭州刺史,中书侍中、同平章事,封邺侯。博涉经史,善属文,尤工诗。有文集二十卷。《李泌出山图》明人绘,首都博物馆藏。李泌题跋像取自清金史(古良)绘,康熙中叶刻本《南陵无双谱》。李泌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姚江、蕙江、甬江三江李氏宗谱》
李世民皇后 唐太宗皇后。隋代大将长孙晟之女。高宗武德元年,册为秦王妃。九年,册拜皇太子妃。太宗即位,立为皇后。性俭约,好读书,尚礼法。每劝帝纳谏及抑退外家。有《女则》,佚。
李思训 唐代大臣、画家。唐宗室,为江都令。武后杀宗室,弃官去,中宗复位,擢宗正卿,封陇西郡公,历益州都督府长史,玄宗开元初,官左羽林大将军,又进彭国公,寻转右武卫大将军。善画,世谓“李将军山水”。
李愬 唐代官吏。诏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,封凉国公,累官至太子少保。有筹略,善骑射。李愬雪夜入蔡图为近人马骀绘,取材李愬沉勇长算,雪夜入蔡州,生擒吴元济故事。
李文徽 唐代官吏。元和二年进士。官至晋陵丞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毘陵李氏宗谱》。
李孝恭 唐代大臣。唐宗室,高祖从夫兄子,襄武王李琛弟。拜信州总管,进爵为王,因功拜荆州大总管、扬州大都督,封河间郡王,迁礼部尚书。李孝恭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李孝恭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李孝恭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商隐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登进士第,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。检校工部员外郎。因为丞相楚子绹所恶,长期被排挤。工诗文,习骈体,与温庭筠、段成式齐名,时号“三十六体”。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。有《樊南文集》、《樊南文集补编》行世。李商隐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李商隐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晟 唐代大将。初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,凤翔节度使高升召补列将,因战功,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,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、四镇、北庭都知兵马使,封合川郡王,朱泚反,以收复京师,拜司徒兼中书令,改封西平郡王。李晟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李晟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李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玄道 唐代官吏。太宗时召为文学馆学士,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累迁给事中,封姑臧县男,后为常州刺史。在职清简,百姓安之。李玄道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李炎(唐武宗) 即唐武宗,唐代皇帝。唐穆宗第五子,母宣懿皇后韦氏,即位后,用李德裕、李绅等为相,远贬牛僧孺、李宗悯等。平定泽、潞。会昌五年,命毁佛寺,僧尼二十六万还俗。然酷好神仙,以服金丹死。840—846在位六年。李炎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李阳冰 唐代官吏、书法家。李白从叔。历官缙云令、当涂令、将作少监。曾为李白诗集作序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桐城关门李氏支谱》。
李治(唐高宗) 即唐高宗,唐代皇帝,唐太宗第九子,太宗贞观五年,封为晋王,十七年立为太子。后废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皇后,在位三十四年。卒谥天皇大帝。李治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林蔇 唐代官吏。林披九子。历仕京兆参军、春秋博士、福唐刺史。明经及第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荐 唐代官吏。贞元十二年登陆赞榜进士。历仕衢州社令、北阳韶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迈 唐代官吏。光化二年明经及第。历仕循州兴宁主簿、商州长守、刺史,给事中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蒙 唐代官吏。历仕金吾长史、桐州、循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披 唐代官吏。天宝十一年明经及第。历仕临汀令、太子詹事、兼苏州别驾、刺史。子九人俱官刺史,号九牧林家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万宠 唐代官吏。林玄泰长子。开元八年明经及第。历仕新安县令、饶州、高平郡太守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苇 唐代官吏。建初明经及第。历仕超散大夫、西平太守、端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玄泰 唐代官吏。林国都三子。永昌九年举茂才。历仕内校文章博士、瀛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晔 唐代官吏。明经及第。历仕沧州司马、通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蕴 唐代官吏。林披六子,贞元四年明经及第,复举孝廉贤良。历仕辟蜀推官、唐昌尉,累迁礼部员外郎,出为邵州刺史。林蕴全身像取自麟后山房王氏清嘉庆十八年《唐林邵州遗集》。林蕴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藻 唐代官吏。林披次子。贞元七年登尹枢榜进士,闽省第进士自藻始。历仕容州支使、殿中侍御史、岭南节度副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林著 唐代官吏。开元六年明经及第。历仕归州巴柬令、扈州经略推官、横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福建惠安西河林氏族谱》。
凌安 唐代官吏。仕至高宗朝歙州州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吴兴葑溪凌氏近谱》。
裴冕 唐代大臣。历官渭南县尉、殿中侍御史、行军司马、员外郎中、御史中丞、中书侍郎、宰相、尚书右仆射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裴思谦 唐代官吏。文宗开成三年,倚仗宦官仇士良之势,得以进士第一,状元及第。历官节度判官、郎中、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、卫尉卿,性浮薄,好游狭斜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裴行俭 唐代大臣,书法家。举明经第。通阴阳历算,工草隶书,历官长安令、西州都督府长史、安西都护、吏部侍郎、安抚大食使、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、定襄道行军大总管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裴休 唐代大臣、书法家。太和二年进士。历官兵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中书侍郎,著漕法新法十条,又立税茶十二法,人以为便,后为宣武、昭义、河东、凤翔、荆南节度使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裴琰之 唐代官吏。初仕同州司户参军,刺史轻之,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,琰之省决一日毕,由是知名,好“霹雳手”,后为永年令、仓部郎中,有惠政。像取自清咸丰修《安徽黟县裴氏族谱》。
钱宽 唐末官吏。钱鏐父,文德元年以子鏐功高授威胜军节度使推官,历检校尚书、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、检校尚书职方郎中兼御史中丞、太府少卿。像取自清嘉庆修《吴越钱氏宗谱》。
钱沛 唐代官吏,仕至长庆宣州旌德县令,博览书史,留情翰墨。像取自清嘉庆修《吴越钱氏宗谱》。
钱仁昉 唐代官吏。历仕太子司仪郎、长城县令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江苏无锡钱氏宗谱》。
秦国夫人 唐代杨贵妃三姊。玄宗天宝七载与大姊韩国夫人、二姊虢国夫人同日受封。全身像取自清颜鉴题诗,清王翙绘图,嘉庆间颜氏刻本《百美新咏》。
庆澄 唐代官吏,仕至广德年间德清令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安徽含山庆氏宗谱》。
汪濆 唐代官吏。历官团练使、银青光禄大夫、上柱国、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婺源汪氏宗谱》。
汪世美 唐代官吏。颜真卿女婿。历仕河北节度使颜真卿从事、主客司员外郎、知制诰翰林学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怀宁汪氏宗谱》。
汪太象 唐代官吏。仕至中郎将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新安汪氏世守谱》。
汪铁佛 唐代官吏。历官武德金紫光禄大夫、歙州总管、上柱国开国公、宣城郡长史、贞观左武卫翊卫府中郎将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河南颖川汪氏通宗世谱》。
屈突通 唐初大将。隋炀帝大业中,累迁左骁卫大将军,授关内讨捕大使。唐高祖起兵,守河东,战败被擒,高祖释之,授兵部尚书,封蒋国公。从秦王平薛仁杲、王世充,论攻第一,拜右仆射,镇洛阳,太宗贞观元年进左光禄大夫。屈突通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屈突通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任知古 唐代官吏。武周天授二年,自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。长寿元年初,被来俊臣所诬,当死,因狄仁杰、徐有功援而得免,贬为江夏令、睿宗先天中,为侍御史。像取自民国修《江苏如皋任氏宗谱》。
桑道茂 唐代官吏。相传善太一遁甲之术。代宗大历中游京师,召入禁中为侍昭翰林。德宗时,言帝有离宫之厄,神策军修奉天城,请高其垣墙,从之,及朱泚之乱,德宗仓卒至奉天,赖以济,时道茂已逝,命祭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宜兴梅子境桑氏宗谱》。
上官婉儿 唐代宫廷女官。为武则天掌诏命,中宗时立为昭容。能诗,多为应制之作。全身像取自清颜鉴题诗,清王翙绘图,嘉庆间颜氏刻本《百美新咏》。
少康 唐代高僧,年十五已诵经五部。后于越州嘉祥寺受戒。德宗贞元初至洛阳白马寺,建《善异行西方化导文》,遂修净土。后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,时号“后善导”。后世尊为净土第五祖。有《二十四赞》,少康并与文谂共撰《净土往生瑞应传》。少康画像为清任熊绘。少康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沈清 唐代官吏。以荫补校书郎、迁婺州刺史。像取自1918年修《浙江会稽皋埠沈氏老六房宗谱》。
沈佺期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高宗上元二年进士。历官武则天朝通事舍人,预修《三教珠英》,累除协律郎、给事中、考功员外郎、起居郎、修文馆直学士、中书舍人、太子詹事。诗与宋之问齐名,时号“沈宋”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上虞沈氏宗谱》。
沈易直 唐代官吏。官至秘阁学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上虞沈氏宗谱》。
沈徵 唐代学者。博学好古,居家教授,累征不起。像取自明代修吴兴世家分隶德清再迁武林又迁山阴《沈氏族谱》。
沈珠 唐代官吏。光启二年进士。历仕临安知府、兵部郎中。像取自1918年修《浙江上虞沈氏宗谱》。
沈遵道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仕至杭州通判。有诗集。像取自1918年修《浙江会稽皋埠沈氏老六房宗谱》。
盛璫 唐代官吏。贤良方正。历仕翰林、给事中、谏议大夫、余杭令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盛氏宗谱》。
施肩吾 唐代处士、诗人。宪宗元和进士。隐居洪州西山,有诗集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》。
施士匄 唐代学者。通晓《毛诗》、《左传》,以二经教授,代宗大历中由四门助教为博士。有《春秋传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》。
施世瑛 唐代官吏。拜洮州刺史,封东兴候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》。
石元遂 唐代官吏。历官兵部郎中、河南刺史。像取自1947年修《浙江诸暨石氏宗谱》。
史仲谟 唐代官吏。历官越王府东阁祭酒、朝散大夫、常州刺史。像取自清光绪十八年八行堂木活字本《浙江萧山史氏宗谱》。
舒元褒 唐代官吏。元和八年与兄舒元舆同登进士第。宝历元年中贤良方正。历仕左拾遗、司封员外郎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四川华阳舒氏统宗谱》。
舒元舆 唐代官吏,元和八年进士。历官检察御史、刑部员外郎、著作郎、尚书郎、刑部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四川华阳舒氏统宗谱》。
松赞干布 唐代吐蕃赞普。弱冠嗣位,性骁勇,多英略。先后兼并西域诸部,定都拉萨,创文字,立宫制、军制。唐太宗贞观十五年,以文成公主妻之。高宗时授驸马都尉,封西海郡王,又进封賨王。
宋璟 唐代大臣、政治家。高宗调露进士。历官武则天左台御史中丞、睿宗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、玄宗刑部尚书、开元左丞相,史称姚、宋。宋璟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宋璟题跋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宋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宋璟-唐丞相璟公像取自1917年修《安徽新安宋氏宗谱》。
宋云 唐代将领。封护国将军。像取自1917年修《安徽新安宋氏宗谱》。
孙储 唐代大臣。孙景尚子。历官工部郎中、湖州刺史、左散骑常侍、秦州节度使、兵部尚书兼京兆尹。像取自1932年修《浙江余姚孙氏宗谱》。
孙强 唐代处士。隐居会稽山。将南朝梁顾野王所著《玉篇》增加为三十卷,高宗上元元年成书,士称上元本。像取自1932年修《浙江余姚孙氏宗谱》。
孙思邈 唐代医学家,少因病学医,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,善言老庄,兼通佛典。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,不拜。唐太宗时召诣京师,年已老,欲官之,不受。高宗显庆中复召见,拜谏议大夫,上元元年称疾还山,采药治病,一视同仁。孙思邈著有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。
孙偓 唐代大臣。第进士。历官户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门下侍郎、礼部尚书。像取自1932年修《浙江余姚孙氏宗谱》。
唐俭 唐初大臣。唐鉴子,事亲以孝闻。少与李世民游,见隋政乱,因说以建大计。后佐世民定天下,历迁内史舍人、中书侍郎、天策府长史。太宗贞观初,使突厥还,授户部尚书,劝帝罢猎。坐事贬。唐俭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唐俭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汪处忠 唐代官吏。官至侍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新安汪氏世守谱》。
汪道安 唐代武职官吏。仕至兵马使都虞侯,镇守婺源武口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汪氏统谱纂要》。
汪登明 唐代官吏。咸通九年进士。仕至大同军节度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新安汪氏宗祠通谱》。
汪华 唐初大将。隋末起兵于新安,自号吴王,后降唐,授总管歙、宣、杭、睦、饶、婺六州军事,歙州刺史,封越国公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汪氏云岚山墓祠志》。
汪伦 唐代大诗人李白友人,李白游泾县桃花潭,常酝美酒以待。白赠其诗,有句云: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汪伦送李白图为晚清钱慧安绘。
汪行璿 唐代官吏。贞观丙子进士。历仕处州州判、长沙太守、太液院中散大夫、国子祭酒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平阳汪氏宗谱》。
汪杨高 唐代隐士。武状元。因世多故,坚节不仕。像取自清代修《陕西岐山汪氏得罗公正脉统宗谱》。
王璧 唐代官吏。官至检校兵部尚书。像取自《安徽环溪王氏家谱》。
王昌 唐代官吏,历官闽福州令、翰林集贤学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归安菱湖王氏宗谱》。
王福郊 唐代官吏。王通长子。举孝廉。官中书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王氏三沙全谱》。
王景肃 唐代官吏,王元暕子。历官丹阳太守,梁州、博州刺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王氏三沙全谱》。
王敬玘 唐代官吏。历官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太子太傅兼太子宾客、柱国监察御史、押衙节度使。像取自《浙江芦山上宅派王氏宗谱》。
王乾 唐代大臣。王添子。官至刑部尚书。像取自《浙江剡北灵芝乡王氏宗谱》。
王添 唐代官吏。历官秘书郎、司农兼太傅。娶南平公主。像取自《浙江剡北灵芝乡王氏宗谱》。
王维 唐代官吏、诗人、画家,开元九年进士第一, 状元。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,天宝时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安禄山陷长安,迫受伪职,乱平,责授太子中允,肃宗乾元中迁尚书右丞,故世称王右丞。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并称王孟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奉佛,晚年长斋。有《王右丞集》、《画学秘诀》。王维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王维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王元暕 唐代官吏,王福郊子。历官工部员外郎、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王氏三沙全谱》。
王政 唐代官吏。王景肃子。肃宗乾元二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、襄州刺史、同州刺史。为偏将康楚之所逐,弃城走。贬饶州长史。上元中,迁同州刺史。代宗宝应元年,迁鄂州防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王氏三沙全谱》。
王智蕴 唐代官吏。官至上柱国监察御史。像取自《浙江剡北灵芝乡王氏宗谱》。
韦应物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初以三卫郎事玄宗,后折节读书,肃宗时入太学。代宗永泰中,为洛阳丞,迁京兆功曹,累除比部员外郎,出为滁州刺史,寻改江州刺史,迁左司郎中,官至苏州刺史。后罢居苏州永定寺。工诗,有集。韦应物与顾况、刘长卿等相酬唱。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合称”王孟韦柳“,或与陶渊明合称”陶韦“。韦应物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韦应物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
魏华 唐代官吏、书法家,魏征次子魏叔瑜次子,仕至太子左庶子。为子时至孝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明 唐代官吏。历仕莫州司马、右赞善大夫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謩 唐代大臣。魏徵五世孙。大和七年进士历官左拾遗、谏议大夫、判弘文馆事、汾州刺史、给事中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兼礼部尚书,监修国史,户部、吏部尚书,言论切直,无所畏避,官终守太子少保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叔璘 唐代官吏。魏徵第四子。仕至礼部侍郎,为酷吏所杀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叔玉 唐代官吏。魏徵长子。仕至光禄寺少卿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元忠 唐代大臣。太学生。历官直中书省、殿中侍御史、洛阳令、为酷吏陷害,流放三次,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、兵部尚书、侍中、中书令,封齐国公,贬思州务川尉,途中卒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魏知古 唐代大臣。乾封元年进士。历官著作郎、兼修国史、吏部侍郎、黄门侍郎、户部尚书、侍中,封梁国公,后与姚崇不协,除工部尚书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温庭筠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少敏悟,工诗词。数举进士不第。宣宗大中中,以搅乱试场黜为随县尉。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。贬方城尉,卒。其诗辞藻华丽,与李商隐齐名,并称温李。其词风格浓艳,与韦庄并称温韦。有《金筌集》及诗集等。温庭筠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温庭筠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吴道子 唐代画家。少孤贫,曾学书于张旭、贺知章,未成而罢。改习绘画。事韦嗣立为小吏,又任兖州瑕丘县尉。玄宗闻其名,任以内教博士,改名道玄,作画于宫廷。工佛、道二教人物画,兼工山水,自成一家。后被尊为“画圣”。
吴竞 唐代官吏。睿宗朝博学宏词兼诗赋科进士。历官起居郎、史馆修撰、学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奉化吴氏宗谱》。
吴可博 唐代大臣。吴佐子。天宝十年进士。历官宏文馆校书兼修国史、尚书右仆射、太子太师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吴融 唐代官吏。吴翥孙。昭宗龙纪进士。历官礼部郎中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、翰林承旨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吴若远 唐代官吏。历官太宗朝太子通事舍人、山南防御观察使、户部侍郎、银青光禄大夫,封赞皇县开国男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吴少微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历官武则天时晋阳尉、右台监察御史。长于诗文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休宁吴氏宗谱》。
吴世伟 唐代王侯。吴若远子。尚太宗十二女尚平公主,拜驸马都尉,进封新丰侯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吴舜咨 唐代官吏,以荫补山阴令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吴琇 唐代官吏,官至休宁令。像取自1927年修《安徽黟北吴氏族谱》。
吴依拱 唐代大臣。官至太师。像取自1927年修《安徽黟北吴氏族谱》。
吴元三 唐代官吏。尚唐惠昭太子宁之孙女。官至翰林学士。像取自1929年修《江苏常熟吴氏宗谱》。
吴翥 唐代诗人。观察府召以署吏,不应。有诗集。像取自清代刻,元代纂,明代续纂《江苏延陵吴氏家谱》。
吴佐 唐代王侯。吴世伟子。武则天朝袭新丰侯。直言进谏,不听罢爵,肃宗朝追封正国侯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》。
伍正己 唐代官吏。宣宗大中进士。累迁御史中丞。伍正己像取自1929年修《江苏昆陵伍氏宗谱》。
奚陟 唐代官吏。代宗大历十四年进士。历仕宏文馆校书郎、中书舍人、刑部侍郎、吏部侍郎。有能名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江苏毘陵奚氏宗谱》。
夏显 唐代官吏。仕至掌书。以直谏仵武宗,会昌四年弃官隐居。改夏侯氏为单姓夏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上虞、余姚桂林夏氏宗谱》。
夏撰 唐代大臣,官至刑部尚书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虞东蒋山夏氏宗谱》。
萧瑀 唐初大臣。南朝后梁明帝萧岿子,姊为隋炀帝后。仕隋至内史侍郎,出为何池郡守。后以郡归唐,封宋国公,拜民部尚书、尚书右仆射。太宗即位,迁左仆射,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。萧瑀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萧瑀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熊叨 唐代武职官吏。仕至兵马太尉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西清江熊氏族谱》。
熊琳 唐代大臣。官至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封汾阳侯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西清江熊氏族谱》。
徐楚璧 唐代官吏。神龙二年进士。历仕武陟尉、丽正学士、起居舍人,封东海子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东东海徐氏宗谱》。
徐鸿 唐代大臣。历官镇海节度使、兵部尚书、银青光禄大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湖州双林徐氏家谱》。
徐隆 唐代官吏。举明经。仕至元宗朝衢州龙游县令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东东海徐氏宗谱》。
徐壬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历仕抚州金溪县令、湖州通判,讨安禄山之乱有功,升湖广长沙府尹。像取自1921年修《浙东东海徐氏宗谱》。
徐商 唐代大臣。大和五年进士。历官文宗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、宣宗河中节度使、节山南东道、御史大夫、刑部尚书、诸道盐铁转运使、兵部尚书同平章事、荆南节度使、太子太保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新安徐氏宗谱》。
徐崧 唐代官吏。封凌国公。像取自1915年修《江苏毘陵徐氏宗谱》。
徐彦若 唐代官吏。徐商子。大中十二年进士。历官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、太保、门下侍郎,清海军节度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新安徐氏宗谱》。
徐有功 唐代官吏。明经及第。历仕蒲州司法参军、司刑丞、秋官郎中、司刑少卿、司仆少卿。武则天朝酷吏构陷无辜,独能犯颜累谏,天下称为仁人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余姚徐氏宗谱》。
徐泽 唐代官吏。累官刑部侍郎,赠少师。像取自1928年修《浙江永康双锦徐氏宗谱》。
许浑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太和六年进士,历仕当涂、太平县令,润州司马、监察御史、睦、郢州刺史。工律诗,多登高怀古之作,为晚唐名家,有《丁卯集》。许浑全身像取自国学图书馆1933年影印本《润州先贤录》。许浑头像取自1932年修《江苏润州许氏宗谱》。
许敬宗 唐代大臣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。隋大业秀才,太宗贞观时由著作郎官至中书舍人,专掌诰命。高宗时为礼部尚书,助高宗立武则天为后,擢侍中。高宗显庆中为中书令。曾监修国史。有集。许敬宗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许孟容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历官兵部郎中、给事中、尚书右丞、京兆尹、兵部、吏部侍郎,东都留守。像取自1932年修《江苏润州许氏宗谱》。
许宣平 唐代诗人。睿宗景云时隐居莒州城阳山难梧,结庵以居,时负薪卖,拄仗醉归,好事者题其诗于壁,李白东游,览诗叹曰:“仙人也!”像取自清乾隆修《安徽歙县许氏宗谱》。
许远 唐代官吏。历仕侍御史、睢阳太守,安禄山反,与张巡协力守城,外援不至,城陷被俘,不屈死。许远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许远头像取自清乾隆修《安徽歙县许氏宗谱》。许远头部像取自《迁锡许氏宗谱》。
薛安世 唐代官吏。仕至秘书省正字。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稷 唐代大臣、书法家。进士及第。历官谏议大夫、昭文馆学士,封晋国公,除太子少保、礼部尚书,世称薛少保,窦怀贞伏诛,以知其谋,赐死狱中,工隶书,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书家。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訥 唐代大将。薛仁贵子。历官城门郎、蓝田令、左武威将军、安东道经略使、幽州都督、安东都护、并州长史、检校左卫大将军、左羽林大将军、封平阳郡公,为朔方行军大总管。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仁贵 唐代大将。太宗贞观中应募入军,从征辽东,著白衣持戟腰两弓,以骁勇闻名全军,迁右领军中郎将,显庆中破高丽,以功拜左武卫将军。三箭定天山,封平阳郡公。咸亨元年,唐军败,除名为庶人,后起授右领军卫将军。薛仁贵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薛仁贵头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收 唐代官吏。薛道衡子。父为炀帝所杀,于隋不仕。房玄龄荐之于李世民,授秦王府主簿,檄书露市,多出其手,累官天策府记室参军,兼文学馆学士,封汾阴县男。薛收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薛收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永 唐代官吏。仕至司隶校尉。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元超 唐代官吏。薛收子。历官太子舍人,预撰《晋书》,给事中、中书舍人、弘文馆学士、东台侍郎、简州刺史、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。武则天听政,乞归。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薛元敬 唐代官吏。薛收侄。少以文学与薛收及收族兄薛德音齐名,世称“河东三凤”,历仕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、文学馆学士。李世民为皇太子时之太子舍人,专掌文翰,号为称职。薛元敬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薛元敬像取自清雍正修《江苏江阴薛氏宗谱》。
颜杲卿 唐代官吏。颜真卿弟。以荫调遂州司法参军,玄宗开元中迁范阳户曹参军。天宝十四载,摄常山太守,安禄山、史思明叛乱, 守城,粮矢尽,城陷,被执至洛阳,面责安禄山,不屈而死。颜杲卿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颜杲卿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颜师古 唐代官吏、训诂学家。颜之推孙,传家业,精训诂,善属文。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、专典机密,诏令一出其手。贞观七年,迁秘书少监,官终秘书监、弘文馆学士。有《匡谬正俗》、《汉书注》、《急就章注》及集。颜师古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颜师古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薛涛 唐代女诗人。幼随父入蜀,沦为乐妓,工诗,韦皋镇蜀,召令侍酒赋诗,称为女校书,暮年屏居浣花溪,著女冠服,创制松花小笺,人称薛涛笺。薛涛画像取自《列女传图—薛涛戏笺》,明仇英绘。薛涛制笺图为光绪时石刻。薛涛木刻像取自冯时懋绘,罗缃记,罗心鱼行书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十二月刻于成都木刻之拓片。薛涛坐像取自清颜鉴题诗,清王翙绘图,嘉庆间颜氏刻本《百美新咏》。
杨承休 唐代官吏,历仕刑郎、吴越册礼副使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。
杨宏礼 唐代大臣。太宗征辽东为中书舍人、总戎务,还拜司空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。
杨炯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“初唐四杰”之一。十岁举神童,授校书郎。高宗永隆二年,充崇文馆学士。迁詹事司直。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。迁盈川令,卒于任。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“四杰”。有《盈川集》。杨炯尝言“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”时议然之。杨炯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杨炯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杨堪 唐代大臣。杨虞卿子。进士。历官库部、吏部员外郎,迁户部尚书,贬雅州刺史,官至太子少师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。
杨於陵 唐代大臣。大历六年进士。历官句容主簿、侍御史、中书舍人、浙东观察使、户部侍郎、户部尚书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江苏无锡鸿山杨氏宗谱》。
杨虞卿 唐代官吏。元和五年进士。历官监察御史、谏议大夫、给事中、常州刺史、工部侍郎、京兆尹,贬虔州司户参军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。
杨元琰 唐代大臣。武则天载初中为安南副都护,后五迁州刺史,右羽林将军,与李多祚等定计斩张易之兄弟,睿宗立,迁为刑部尚书,封魏国公,玄宗开元初,为太子宾客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。
姚崇 唐代大臣。应下笔成章举。守濮州司仓参军。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、同凤阁鸾台三品,出为灵武道大总管。睿宗立,进中书令,贬申州刺史。玄宗先天二年复迁紫微令。后引宋璟自代,史称姚宋。姚崇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姚崇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姚崇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姚思廉(姚简) 唐初官吏、史学家。少受《汉书》于父,尽传其业。仕南朝陈,为会稽王主簿。入隋为代王侍读。太宗贞观初历任著作郎、弘文馆学士。三年,与魏徵共撰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。九年,拜散骑常侍。姚思廉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姚思廉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姚文献 唐代大臣。官至丞相。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绩溪姚氏宗谱》。
叶法善 唐代道士、官吏。有摄养、占卜之术,历高宗、则天、中宗朝五十年,时被召入宫,尽礼问道。睿宗时官鸿胪卿,封越国公。像取自清乾隆修《江苏吴中叶氏宗谱》。
叶鑑 唐代官吏。仕至康州刺史。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诸暨叶氏宗谱》。
殷开山(殷峤) 唐初大臣。少以学行见称,博涉书史,尤工尺牍。仕隋为大古长。唐高祖起兵,召补大将军府掾,赐爵陈郡公。高祖武德二年,从讨王世充,有功,进爵郧国公。终吏部尚书。殷开山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殷开山题跋像取自清画家刘源绘、朱圭刻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
余大康 唐代官吏。余庆善长子。由经学举为国子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浙江赤城边田余氏宗谱》。
余庆善 唐代官吏。余仲礼次子。仕至司农员外郎,修灌口河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浙江赤城边田余氏宗谱》。
余汝渊 唐代官吏。余大康子。仕至丹阳县丞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浙江赤城边田余氏宗谱》。
余文昌 唐代官吏。历仕陕州经历、陕州司马、军器库使度支员外郎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浙江赤城边田余氏宗谱》。
余仲礼 唐代官吏。仕至开元太学博士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浙江赤城边田余氏宗谱》。
鱼玄机 唐代女诗人。好读书,尤工韵调,情致繁缛。懿宗咸通中及笄,为补阙李亿侍妾。夫人妒不能容,遂遣隶西京咸宜观,为女道士。后以笞杀女僮绿翘事下狱,为京兆尹所杀。有集。鱼玄机画像取自清改琦绘《元机诗意图》,故宫博物院藏。
俞承志 唐代官吏。俞珣子。进士。仕至龙图阁待制。像取自1934年修《浙江姚江俞氏宗谱》。
俞稠 唐代官吏。俞致昱子。进士。仕至睦州刺史推官少师。像取自1934年修《浙江姚江俞氏宗谱》。
俞珣 唐代官吏。俞稠子。进士。历仕奉议郎、剡邑令。像取自1934年修《浙江姚江俞氏宗谱》。
俞彦晖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仕至御史中丞。像取自1934年修《浙江姚江俞氏宗谱》。
俞致昱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历仕太子少师、中书侍郎。像取自1934年修《浙江姚江俞氏宗谱》。
元稹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历官监察御史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、越州刺史、浙东观察使、武昌节度使。元稹题跋像取自清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,清上官周绘。元稹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圆泽 唐代高僧。住洛阳慧林寺,通音律。圆泽像取自《八高僧故事图卷之五圆泽法师》南宋画家梁楷绘,上海博物馆藏。
臧怀恪 唐代大将。历官胜州都督府长史、中受降城使、朔方五城都知兵马使、河西军前将、右节度副大使、封上蔡县侯。像取自1924年修《江苏毘陵臧氏宗谱》。
曾辉 唐代官吏。历官镇南节度使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、国子祭酒、御史中丞、上柱国散骑常侍。像取自清嘉庆修《山东武城曾氏族谱》。
张承业 唐代太监。幼阉,为内常侍张泰收养。唐昭宗时使太原,为河东监军。晋王李克用病笃,以李存勖属之,存勖常兄事之,军国之事悉委之,成存勖大业,其功为多。存勖将即帝位,力谏,不听,遂不食,卒于太原。张承业像取自清金史(古良)绘,康熙中叶刻本《南陵无双谱》。
张果 唐代武则天时道人。隐居恒州中条山,往来汾、晋间。武后使使召之,佯死不赴。开元中,玄宗好神仙方术之事,因遣使迎至京,欲以公主降之,大笑不奉诏,寻还山。有《阴符经太无传》。传说中为八仙之一。张果画像取自《张果见明皇图》,元任仁发绘,故宫博物院藏。
张九皋 唐代官吏,张九龄弟,历仕尚书郎、唐、徐、宋、襄、广五州刺史,岭南节度使。像取自1925年修《江苏江阴张氏宗谱》。
张君政 唐代官吏。历仕隋涂山令、唐武德初韶州别驾。像取自1925年修《江苏江阴张氏宗谱》。
张亮 唐初大臣。从太宗定天下,屡立奇功,贞观时累官工部尚书,迁太子詹事,出为洛州都督,又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,后坐事被诛。张亮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
张明 唐代官吏。初举亳州司户,累官司封员外郎,贞观间以才学著名于公卿。像取自清同治修《江苏无锡张氏宗谱》。
张巡 唐代官吏。开元末进士。安禄山反时,任真源县令,起兵守雍丘。肃宗至德二载移守睢阳,昭拜御史中丞。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,苦守睢阳数月,粮尽援绝,城陷被杀。张巡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张巡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张巡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张镇周 唐代官吏。历仕高祖武德六年舒城总管、寿州都督、八年舒州都督,亲戚有犯法,一无所纵,境内肃然。像取自清嘉庆修《浙江富春张氏宗谱》。
张志和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年十六举明经。肃宗时待诏翰林,赐名志和。后坐事贬南浦尉。赦还,隐居江湖。善歌词,又能书画、击鼓、吹笛。其词今存《渔夫》五首。张志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章及 唐代官吏。仕至康州刺史。像取自1919年编《浙江会稽章氏会谱》。
章修 唐代官吏。章及子。仕至福州军事判官。像取自1919年编《浙江会稽章氏会谱》。
郑颢 唐代官吏。进士。初官弘文馆校书、起居郎,尚万寿公主,拜驸马都尉,历尚书郎、给事中、礼部侍郎、检校礼部尚书、河南尹。像取自清宣统修《江苏常州郑氏宗谱》。
郑虔 唐代官吏、诗人、书画家。长于地理之学,历仕广文馆博士、台州司户参军,与李白、杜甫等友善。郑虔像取自1941年修《江苏无锡郑氏大统宗谱》。
郑余庆 唐代大臣。官至左仆射、荥阳郡公。像取自清宣统修《江苏常州郑氏宗谱》。
郑元璹 唐代官吏。历仕隋代文城郡守、唐太常卿,五聘绝域,不辱使命。太宗尝比之于苏武、张骞,后为宣州刺史。像取自清宣统修《江苏常州郑氏宗谱》。
周德正 唐代官吏。仕至江夏教谕。像取自1911年修《安徽新安周氏族谱》。
周心 唐代官吏。仕至御史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周氏宗谱》。
周垚 唐代官吏。仕至中和元年歙州刺史。像取自1911年修《安徽新安周氏族谱》。
朱安 唐代官吏。景云时国子监教授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》。
朱涔 唐代官吏。官至谏议大夫、殿中丞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山阴朱氏宗谱》。
朱存 唐代官吏。贞观时为安乐主簿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》。
朱瑾 唐代官吏。太宗二年进士。历官步马军总管、河南节度使、勇卫将军、江南观察讨击使、封银清光禄大夫、宪都御史、歙州开国亭英侯。像取自请代修《江苏昆陵朱氏宗谱》。
朱敬则 唐代官吏。高宗咸亨中授洹水尉、迁右补阙,武则天长寿三年迁正谏大夫,兼修国史,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、后改均祭酒、冬官侍郎,出为郑州刺史,贬庐州。有《十代兴亡论》。像取自1930年修《安徽歙东朱氏宗谱》。
朱琘 唐代官吏。历官进武校尉、广威将军万户侯、金吾上将军万户侯、饶歙婺睦宣杭六州刺史、鄱阳开国郡公。像取自1930年修《安徽歙东朱氏宗谱》。
朱明 唐代官吏。历官鄞州、剡县左尹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古吴朱氏宗谱》。
朱懿福 唐代官吏。国学生。宝历时临安尉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》。
朱友生 唐代官吏。咸通时进士。官至秘书监左丞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》。
朱有源 唐代官吏。德宗朝泉州刺史。像取自1930年修《安徽歙东朱氏宗谱》。
朱子奢 唐代官吏、学者。仕隋为直秘书学士。入唐授国子助教。累迁员外散骑侍郎、谏议大夫、弘文馆学士。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古吴朱氏宗谱》。
邹有宾 唐代官吏。仕至江阴刺史,封范阳响应。像取自1919修《浙江寿昌范阳邹氏家谱》。
一行 唐代高僧,天文学家。张公瑾孙,少聪明,博览经史,尤精历象、阴阳、五行之学。二十一岁出家为僧,后从善无畏、金刚智学密法。玄宗开元初奉敕考前代诸家历法,改撰新历,与梁令赞等创黄道游仪、水运浑仪。一行曾据南宫说所测推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长度。助善无畏译《大日经》,并作《大日经注》,著《大衍历》、《七政长历》等。一行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丘行恭 唐代大将。稷州刺史丘和子,有勇,善骑射,迎谒李世民于渭北,拜光禄大夫,累从战伐,以功迁左一府骠骑,隐太子诛,擢左卫将军,太宗贞观中从平高昌,封天水郡公,进右武侯将军,高宗时迁大将军、冀陕两州刺史。丘行恭石刻像取自《昭陵六骏》,石雕现藏美国宾夕发尼亚大学美术馆。
丰干 唐代高僧。剪发齐眉,衣布袋,居天台山国清寺。昼则舂米供僧,夜则扃房吟咏,或骑虎巡廊唱道。人或借问,只对“随时”而已,更无他语。后独入五台山巡礼,回天台山示灭。丰干像取自五代末宋初石恪绘《二祖调心图》,东京国立博物馆藏。
储光羲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。任冯翊、汜水、安宜、下邽等县尉,后隐居终南,复出任太祝,世称储太祝,迁监察御史,安禄山陷长安,迫受伪职,后脱身归朝,贬死于岭南,有诗集。储光羲像取自1917年《官林储氏分谱》。
元琇 唐代高僧。依国清寺物外法师学止观,妙于讲说。时值僖宗、昭宗之世,天下多故,徒众忽聚忽散,乃隐居天台山中,晚传法于清竦、常操两人而寂。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三祖。元琇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刘孝孙 唐代官吏。隋末为王世充弟辩行台郎中,武德初,历虞州录事参军,太宗召为秦府学士,太宗贞观六年,历咨议参军,迁太子洗马,未拜,卒,能诗,有集。刘孝孙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间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刘孝孙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于志宁 唐代官吏。唐初为天策府中郎、文学馆学士,太宗贞观三年,累除中书侍郎,加太子左庶子,时太子成乾数有过恶,上疏切谏,太子怒,使刺客二人潜往杀之,二人见宁寝处苫庐,竟不忍杀。累进侍中,监修国史。于志宁高宗永徽二年,以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,显庆四年,拜太子太师,后以华州刺史致仕,有《谏苑》及集。于志宁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于志宁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刘禹锡 唐代官吏、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德宗贞元进士,又登博学宏辞科。官监察御史,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,贬朗州司马,迁连州刺史,后裴度荐为太子宾客、检校礼部尚书,世称刘宾客。刘禹锡与柳宗元友善,并称“刘柳”,又与白居易唱和,并称“刘白”。工诗,曾仿民歌体作《竹枝词》、《柳枝词》、《插田歌》等组诗。又著有《天论》等,有集。刘禹锡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刘禹锡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
卢照邻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初授邓王府典签,高宗乾封初,出为益州新都尉。秩满,漫游蜀中。后患风痹,服丹药中毒,手足致残,徙居阳翟茨山下,预筑坟墓,偃卧其中。后终因不堪折磨投颖水而死。卢照邻工诗文,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齐名,并称王杨卢骆,后人又称初唐四杰。有集。卢照邻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卢照邻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卢眉娘 唐代女刺绣巧匠。生而眉如线且细长,人以眉娘呼之。顺宗永贞时南海贡于朝,时年十四,工巧无比,能于尺绢绣《法华经》七卷,字如粟粒,而点画分明。又能以五彩丝于掌中结飞盖五重,顺宗叹其工,谓之神姑。卢眉娘宪宗元和中,不愿在禁中,遂度为道士,放归南海,赐号消遥,在罗浮山白鹤峰下筑庵而居。卢眉娘画像为北宋何充摹绘,现藏美国弗瑞尔艺术陈列馆。
司马承祯 唐代道士,书法家。事潘师正,传习辟谷道引术,遍游名山,止于天台山,自号天台白云子,武则天、睿宗时曾迎入京,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,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,有《修正秘旨》等。司马承祯善篆、隶,书法自成一体,号“金剪刀书”。以三体写《老子》石经,刊正文句。司马承祯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《晚笑堂画传》。
吕洞宾 唐代道士。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。相传为八仙之一。相传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。历仕德化令。后游京师,遇钟离权,授以丹诀。后移居终南山修道。吕洞宾画像,取自明张路绘《杂画·纯阳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吕洞宾西安石刻像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正月二十日刻,林应光行书,卜栋镌。《八仙图》,清黄慎绘,泰州市博物馆藏。
吕温 唐代官吏。吕渭子。贞元十四年进士。历官集贤殿校书郎、左拾遗、侍御史入蕃副使、户部员外郎、司封员外郎、刑部郎中,道州、衡州刺史。吕温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吕温像取自清代修《安徽宁国吕氏宗谱》。
唯俨 唐代高僧。年十七师事惠照,代宗大历八年纳戒,谒石头禅师,住药山寺,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,谒唯俨问道,以“云在青天水在瓶”答之,翱顿悟。唯俨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善导 唐代高僧。幼于密州出家,专修净大法门,贞观十五年从道绰受《观无量寿经》,十九年赴长安,住实际寺,盛弘念佛法门,高宗时,奉敕于洛阳龙门督工建大卢舍那佛像及奉先寺,著有《观无量寿经疏》、《净土法事赞》等。善导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大义 唐代高僧。大义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孙揆 唐代官吏。第进士。辟户部巡官,历中书舍人、刑部侍郎、京兆尹。昭宗讨李克用,任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副使,既而更昭义军节度使,遇伏兵被执,打骂不屈,使以锯解之,置声不辍至死。孙揆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孟浩然 唐代诗人。早年隐居鹿门山,年四十游京师,应进士不第。曾于太学赋诗,一座倾服。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,辟为从事,未几返乡。王昌龄过襄阳,访之,食鲜,疽发而卒。诗与王维齐名,并称王孟。有集。孟浩然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孟浩然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孟浩然诗意画《春眠不觉晓为晚清画家钱慧安绘。孟浩然像取自1928年修《江苏毘陵孟氏宗谱》。孟浩然江苏吴县石刻像,刻于明万历三十年(1602)八月,唐王维绘,孙文龙摹并正书诗。
孟郊 唐代官吏、诗人。贞元进士。历官溧阳令、水陆转运判官、参谋。工诗,与贾岛齐名,并称郊岛,有”郊寒岛瘦“之说。孟郊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孟郊题跋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孟郊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孟郊慈母手中线诗意画为晚清钱慧安绘;孟郊头像取自1928年修《江苏毘陵孟氏宗谱》。
宗密 唐代高僧。曾第进士,于遂州遇道圆禅师,出家受教。以拯律师受具足戒,文宗大和九年召问佛法大义,赐紫衣为大德。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。有《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》、《注华严法界观门》、《圆觉经大疏》等。宗密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宝通 唐代高僧。著有《金刚经心经释义》。宝通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宣鉴 唐代高僧。少出家,初精究律学,贯通性相诸经,常讲《金刚经》,时称周金刚,后皈依禅宗,嗣澧州龙潭崇信,亲侍逾三十年,武宗时返俗,宣宗时复为僧,懿宗咸通初,应邀住朗州德山,从学者甚众,时称德山和尚。宣鉴像取自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尉迟恭 唐初大将,开国功臣。隋末从刘武周为将,后归唐,屡立战功。高祖武德初,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。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,助李世民夺取帝位。累官径州道行军总管、襄州都督,封鄂国公。晚年笃信方术,杜门不出。尉迟恭画像取自唐阎立本绘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尉迟恭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尉迟恭题跋理像取自清画家刘源绘、朱圭刻,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尉迟恭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崔莺莺 唐代贞元间才女。知制诰崔鹏之女,唐元稹《会真记》叙其事。崔莺莺半身像取自明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《校注古本西厢记》,明钱毂绘,明黄应光刻。崔莺莺全身像取自清颜鉴题诗,清王翙绘图,嘉庆间颜氏刻本《百美新咏》。
希迁 唐代高僧。在漕溪剃染,得法于青原,衡山有石状如台,乃结庵其上,穆宗长庆中敕谥无际大师,有《参同契》。希迁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希运 唐代高僧。幼出家于黄蘖山寺,额间隆起,号为肉珠,晚谒江西马祖,马祖已示寂,乃往石门参百丈师,后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,玄宗大中间示寂,谥断际禅师。希运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弘忍 唐代高僧。七岁出家,初住黄梅双峰山东山寺,人谓其法为东山法门。为佛教禅宗五祖。其弟子慧能、神秀,分创二宗,为禅门南北宗之始。弘忍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《八高僧图之二:弘忍童身,道逢杖叟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弘忍坐像取自明代戴进绘《达摩六祖图》,辽宁省博物馆藏。弘忍半身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张九龄 唐代大臣、诗人。长安进士。历官秘书省校书郎、左拾遗、左补阙。玄宗开元二十一年,官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 时称贤相。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,罢相,出为荆州长史。《感遇诗》以格调刚健称,有《曲江集》。张九龄石刻像刻于南宋淳熙十三年(1186)二月一日。张九龄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张九龄侧头像取自清雍正间张世纬等重刻本《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》。张九龄题跋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张九龄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张九龄头像取自1923年修《江苏扬州
张公艺 唐代处士。九代同居,北齐及隋开皇中,王公已亲谒慰抚。唐太宗贞观中,敕加旌表。高宗麟德中封泰山还,幸其宅,问本末,公艺书“忍”字百余以进。高宗善之,命赐缣帛。张公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张公谨 唐初大将。太宗贞观元年,为代州都督,前后言时政得失,并见纳用。后副李靖经略突厥,破定襄,败颉利,进封邹国公。改襄州都督,以惠政闻。张公谨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张公谨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张兴 唐代武职官吏。玄宗天宝末为饶阳裨将。安史之乱起,守城弥年,城陷,为史思明所俘,劝降不从,被锯杀。张兴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张旭 唐代官吏、书法家。官左率府长史。工书,精通楷法,以草书知名,相传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。《张旭画像》清任熊绘。《张旭狂草图》清吴友如绘。张旭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张旭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张旭头像取自清嘉庆修《浙江富春张氏宗谱》。
归崇敬 唐代大臣。少勤学,以经业擢第。玄宗天宝中,举博通坟典科,对策第一。历官左拾遗、主客员外郎、仓部郎中,充吊祭、册立新罗使,工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。归崇敬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
徐峤 唐代官吏。徐坚子。玄宗开元中,历迁集贤院直学士、中书舍人、河南尹,父子相次为学士,自祖及孙,三世为中书舍人,时论荣之。徐峤画像取自元代任仁发绘《张果见明皇图》。
志闲 唐代高僧。幼从柏岩禅师披剃受具。唐志闲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《八高僧图之六·灌溪索饮,童子方汲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
怀海 唐代高僧。师事马祖道一。后居洪州百丈山,世称百丈禅师。以禅宗鹤律宗习相异,创设禅院,制定《禅门规式,后称《百丈清规》,以励禅僧戒行。怀海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怀素 唐代高僧、书法家。以善狂草名世。七岁出家,尝广植芭蕉万余株,以蕉叶代纸练字,因名其所居为“绿天庵”。弃笔成堆,埋山下曰笔冢。旁有洗砚小池,名为墨池。嗜酒,兴到运笔,飞动圆转,变化多端,而法度具备。怀素书法晚年趋于平淡。其狂草承张旭而有发展,谓“以狂继颠”,并称“颠张醉素”,李白曾诗云:“草书天下称独步”。 作品有《自叙》、《苦笋》、《千字文碑》、《瑞石帖》、《秋兴八首》等。怀素画像取自清任伯年1881年绘《绿天庵学书图》,天津艺术博物馆藏。
怀让 唐代高僧。年二十许出家,从慧能受顿悟法。玄宗先天二年,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,弘扬慧能学说,开南岳一系。弟子有马祖道一等。怀让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慧威 唐代武周时高僧。总角之岁,即祝发受具,师事天台六祖智威,勤修三观法门,涉猎百家,道业日进,时称小威。初住京都天宫寺,奉为天宫尊者,后归止东阳,深居山谷,罕交人事,登门求道者甚众,后人尊为天台宗七祖。慧威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慧寂 唐代高僧。削发依南华寺通禅师,后谒耽源禅师,又参大沩山禅师,从学十余载。住袁州仰山,世称仰山慧寂,别立一派,称沩仰宗,常于空中作圆相,相中写“佛”字,以手势启悟人,称仰山门风,传有《仰山法示成图相》。慧寂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慧海 唐代高僧。初依越州(今浙江绍兴)大云寺道智受业,后至江西谒马祖道一,得识心印,师事六载后,以受业师老,归越奉养,撰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一卷,马祖见之,谓“越州有大珠,圆明光透自在”,有语录二卷。慧海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慧能 唐代高僧。禅宗六祖禅宗南宗创始人,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师弘忍禅师,以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一偈获弘忍赞许,密传其衣钵。居韶州曹溪宝林寺,卒,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。六祖斫竹图为宋梁楷绘,日本东京博物馆藏。六祖撕经图为宋梁楷绘。慧能坐姿画像取自明戴进绘《达摩六祖图》,辽宁省博物馆藏。慧能坐像取自明丁云鹏绘《六祖像图》,北京荣宝斋藏。慧能肉身像在广东曲江南华禅寺。慧能半身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房玄龄 唐初大臣。随开皇时进士。为隰州尉,唐兵入关中,归李世民,任秦王府记室。唐高祖武德中,与长孙无忌等策划玄武门之变。太宗贞观元年为中书令,封刑国公,后任尚书右仆射,改魏国公,监修国史,徙梁国公,进司空。房玄龄居相位十五年,与杜如晦共掌朝政,世称“房谋杜断”。受诏重撰《晋史》。房玄龄画像取自明陈洪绶摹唐阎立本绘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房玄龄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房玄龄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
拾得 唐代高僧。太宗贞观时人,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泾,见一十余岁儿童,遂引至寺,付库院。经三纪,令知食堂。与寒山友,状类颠狂。闾丘胤出守台州,入寺拜之,二人连臂走出。复往寒岩谒问,缩入岩穴中入灭。闾丘胤复往寒岩谒问,二人便缩入岩穴中入灭,寻其遗物,于林间并井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。拾得像取自明代蒋贵绘《寒山拾得图》,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。寒山拾得像清代石刻,现存苏州寒山寺。
文成公主 唐太宗养宗室女。太宗贞观十五年,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。笃信佛教。入蕃时,由江夏王李道宗护送,宋赞率兵亲迎,带去书籍、经像、种子、工具及工匠等。在吐藩四十年。文成公主坐姿塑像供奉于拉萨布达拉宫。文成公主塑像供奉于拉萨大昭寺。文成公主入藏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壁画。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玉树。
无尽藏 唐代武周时尼姑。曾向六祖慧能问经义。无尽藏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昙晟 唐代高僧。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,遂出家于石门,后住澧阳云岩寺。昙晟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本寂 唐代高僧。少习儒,性乐释典,十九岁出家福州云名山,后居临川曹山,前来参问者常满堂,有《注对寒山子诗》。本寂像取自1935年《佛祖道影》。
李亨(唐肃宗) 即唐肃宗,唐代皇帝,唐玄宗第三子。756—761在位五年。李亨画像取自南宋人绘《望贤迎驾图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
李儇(唐僖宗) 即唐僖宗,唐代皇帝。唐懿宗第五子,母惠安皇后王氏,973—999在位二十六年。李儇像取自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。
李世民(唐太宗) 即唐太宗,唐代皇帝。李渊次子。母太穆皇后窦氏,隋末,劝父举兵反隋,征服四方,成统一之业。高祖武德元年,为尚书令,进封秦王,先后率军平定割据势力,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,立为太子,当年即帝位,在位二十三年。《步辇图》唐阎立本绘,故宫博物院藏。李世民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世民侧身像取自1917年修《安徽黟县鹤山李氏宗谱》。
李光弼 唐代大将。其父为契丹酋长,幼持节行,善骑射,严毅有大略。天宝十四载,安禄山反,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。次年,被子仪荐为河东节度使,又加河北采访使,肃宗即位,授户部尚书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节度使。平安史之乱,与郭子仪齐名,世称“李郭”。代宗朝封临淮郡王。李光弼全身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李光弼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李光弼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存孝 唐末武职官吏。李克用掠地代北得之,给事帐中,赐姓名,以为子。常从为骑将,骁勇善射,累功授汾州刺史,徙邢州留后,后为李存信所谮,附梁通赵,被李克用自将兵围而诛之。李存孝像取自明刻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。
李守素 唐代官吏、学者。太宗平王世充,征为文学馆学士,署天策府仓曹参军。工谱学,号为“行谱”,又称“肉谱”。李守素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间刻本《三才图会》。李守素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忱(唐宣宗) 即唐宣宗,唐代皇帝。宪宗第十三子。母孝明皇后郑氏,武宗会昌六年,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,及即帝位,罢斥李德裕党,重用牛僧孺党。曾与丞相令狐绹谋诛宦官,未成。以服长生药致死,846—859在位十三年。李忱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忱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李渊(唐高祖) 即唐高祖,唐王朝开国皇帝。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,七岁袭爵,隋时累迁太原留守。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,次年称帝,国号唐,建都长安。在位九年,平定群雄统一天下,传位于太子世民,自称太上皇。李渊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渊半身像取自1917年修《安徽黟县鹤山李氏宗谱》。李渊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李玄通 唐代大将。初为隋鹰杨郎将,归高祖,拜定州总管。刘黑闼陷城,拒不降。乘故吏馈酒食之机,纵饮,借刀舞,溃腹而死。高祖闻而流涕。李玄通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白 唐代大诗人。少有逸才,志气宏放,十岁通诗书,击剑任侠。青年时离蜀漫游,玄宗天宝初,入长安,经贺知章、吴筠荐,诏供奉翰林,一年余离任。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。安史乱起,为永王李璘府僚,参与平乱。李白因永王兵败,坐流夜郎,中途遇赦东还,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,不久病卒。与杜甫诗坛齐名,并称“李杜”,诗风雄奇豪放,清新飘逸,有《李太白集》。李白行吟图为南宋画家梁楷所绘。李白脱靴图安徽当涂石刻,刻于南宋宝祐五年(1257),左附刻明成化六年施奇及清康熙十二年寇明允修复题跋。李白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《太白骑鲸图》明
李纯(唐宪宗) 即唐宪宗,唐代皇帝。顺宗长子。母庄宪皇后王氏。贞元二十一年立为太子,同年八月即位。锐意改革吏治,整顿江淮财赋,志平僭叛。晚年服金丹,为宦官陈弘志等谋杀。805—820在位十五年。李纯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李纯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李纲(唐) 唐代大臣。仕周围齐王宪参军,事隋为太子洗马,旋擢尚书右丞,高祖时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,贞观时拜太子少师,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,听乘至阁,问以政事,每吐论发言,皆辞色慷慨,有不可夺之志。李纲(唐代)像取自明代万历刻本《三才图会》。李纲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李适(唐德宗) 即唐德宗,唐代皇帝。代宗长子,母睿贞皇后沈氏。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,讨史朝义,平定河北,以功拜尚书令,旋立为太子。嗣位后初政清明,以强明自任。后用卢杞等,因为乱阶。779—805在位二十六年。李适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
李邕 唐代官吏,书法家。早擅才名,工文善书,尤长以行楷写碑,取法王羲之、献之而自具面目,补益其父李善注《文选》附事见义,两书并行,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,迁汲郡、北海太守,天宝时,为李林甫所忌受杖死。有文集。李邕石刻像为清代董观潮绘,张廷柠刻。
李隆基(唐玄宗) 一称唐明皇,唐代皇帝。睿宗第三子,母昭成皇后窦氏。善骑射,通音律、历象之学。始封楚王,后为临淄王。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,起兵诛韦后,奉父睿宗即帝位,旋受禅为帝,712—756在位四十四年。李隆基初以姚崇、宋璟为相,革除弊政,国力强盛,史称开元之治。后宠杨贵妃,用李林甫、杨国忠相继执政,吏治腐败,又好声色,至天宝十四载,爆发安史之乱,避难奔蜀。太子李亨即位灵武,被尊为太上皇。返京居西内,左右悉遭贬逐,抑郁而卒。《明皇纳凉图》为唐张萱绘。《望贤迎驾图》(局部)为南宋画家绘,无款。《明皇窥浴图》为明代佚名画家绘
杜如晦 唐初大臣。从李世民征伐,历官秦王府兵曹参军、文学馆学士,世民立为太子授左庶子,迁兵部尚书、进封蔡国公。太宗贞观二年吏部尚书,三年进右仆射,与房玄龄共掌朝政,世称良相“房杜”。杜如晦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杜如晦版画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杜如晦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杜如晦头像取自1933年修《江苏江阴青旸镇杜氏世谱》。杜如晦、房玄龄等画像取自南宋人绘《十八学士图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。杜如晦、房玄龄等像取自南宋人绘《夜宴图
杜甫 唐代大诗人。初举进士不第,遂事漫游,后居困长安近十年,以献《三大礼赋》,待制集贤院。安禄山乱起,走凤翔上谒肃宗,拜左拾遗。从还京师,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。弃官客秦州、同谷,移家成都,营草堂于浣花溪。杜甫后依节度使严武,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,客居耒阳,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。工诗歌,与李白齐名,并称李杜。后人又称其为诗圣,称其诗为“诗史”。有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杜工部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杜工部遗像为明万历时石刻。杜甫题跋版画像取自明
苏一 唐代官吏。十余岁上书周武帝言事,入隋为长安令,隋炀帝大业末为都水少监;王世充署为太子太保;归唐擢谏议大夫,谏帝戒奢侈,纳之。太宗贞观初使突厥。出为巴州刺史,舟坏溺死。苏一像取自宋人绘《桐阴清暇图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苏一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
苏勗 唐代官吏。高祖武德中为李世民谘议、典签,尚南康公主,拜驸马都尉,迁魏王泰府司马,博学有美名,泰重之,劝开馆引文学士,著书名家。历吏部侍郎、太子左庶子。苏勗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苏勗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苏瓌 唐代大臣。高宗显庆中擢进士第。历朗、歙二州刺史,中宗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,封怀县男,明晓法令。迁户部尚书,拜尚书右仆射,同中书门下三品,封许国公。睿宗即位,进左仆射,有集。苏瓌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《澄江苏氏族谱》。
苏颋 唐代大臣。苏瓌子。幼敏悟强记。武则天时擢进士第。累迁中书舍人,袭封许国公,号“小许公”,玄宗开元间进同紫薇黄门平章事,与宋璟同理政事,朝中文件多出其手,与燕国公张说并称“燕许大手笔“,罢为礼部尚书。苏颋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《澄江苏氏族谱》。
杨太真(杨贵妃) 即杨贵妃,唐玄宗妃。蜀州司户参军杨玄琰女。姿质丰艳,善歌舞,通音律。始为玄宗子寿王妃,入宫进见,玄宗纳之。天宝四载进册贵妃。受宠,其三姊均获册封。十四载安禄山叛乱,随玄宗西逃蜀中,被缢死于佛室。《太真上马图》传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炬绘。《杨贵妃上马图》宋人绘,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。《贵妃上马图》元钱选仿唐代韩滉绘,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。《贵妃晓妆图》明仇英绘,故宫博物院藏。《明皇窥浴图》为明代佚名画家绘。杨太真像,取自明人绘《千秋绝艳图》,中国历史博物馆藏。《出浴图》清李育绘,故宫博物院藏。《华清出浴图》清
柳公绰 唐代大臣。柳公权兄。德宗贞元中登贤良方正、直言极谏科,授校书郎,召为吏部郎中。宪宗时寻拜御史中丞,出为湖南观察使。为宗时累官河东节度使,与沙陀和睦相处。以病乞代,授兵部尚书。柳公绰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步非烟 唐代才女。武公业之妾。貌纤丽,善文章,工击瓯。比邻赵象见而悦之,题诗达意,唱和数四,遂与之通。后为公业所知,棰杀之,象窜于江淮。步非烟像取自明人绘《千秋绝艳图》,中国历史博物馆藏。
武则天 唐高宗皇后,武周皇帝。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,太宗崩,出为尼,高宗复召入宫。永徽六年立为皇后,代决政事,与高宗并称“二圣”。高宗崩,临朝称制,废中宗、睿宗。天授元年,自称圣神皇帝,改国号为周,在位十六年。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,任用酷吏,然富权略,能用人,故名相辈出。奖励农桑,改革吏治,重视选拔人材。晚年则豪奢专断,颇多弊政。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其禅位于中宗,同年病卒,谥则天皇后。《武后行从图》传为唐代张萱绘。武则天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武则天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
段秀实 唐代官吏。天宝中历官太常卿,泾州刺史。大历元年拜御史大夫四镇、北庭行军、泾原、郑颍节度使。德宗立,加检校礼部尚书,封张掖郡王,召为司农卿。建中四年,朱泚叛,秀实以笏击泚,中颡流血,遂被害。段秀实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江采蘋 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嫔妃。开元初,高力士使闽,选入宫中,大见宠幸。善属文,自比谢女。所居悉植梅花,帝因其所好,戏名梅妃。江采蘋画像取自南宋人绘《江妃玩月图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
湛然 唐代高僧。天台宗九祖。原为儒家子弟,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,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,后在吴郡开元寺讲止观,玄朗卒,住天台山国清寺,有《法华玄义释签》、《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》、《止观大意》等。湛然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潘孟阳 唐代官吏。礼部侍郎潘炎子。少以父荫进,旋登博学宏辞科。累官兵部郎中,德宗贞元末,以王绍荐,权知户部侍郎,宪宗立,加盐铁转运副使,广纳财贿,使还,罢为大理卿,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,复以户部侍郎召判度支。潘孟阳像取自清光绪二十一年永言堂本《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》。
物外 唐代高僧。依天台宗十一祖广修习三观之法,得其传,宣宗大中末,岁饥,乃伽地跌入定,谓弟子曰:“汝若不死,乃禾黍熟时,击磐引我出定。”越岁余,弟子如所教,方从定起,后卒于天台国清寺,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二祖。物外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狄仁杰 唐代大臣。举明经。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、大理丞、侍御史、宁州、豫州刺史,武则天即位,任地官侍郎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,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,贬彭泽令,转魏州刺史,神功初复相,后入为内史,封燕国公。在武则天当政时,以不畏权贵著称。狄仁杰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狄仁杰版刻像取自清金史(古良)绘,康熙中叶刻本《南陵无双谱》。狄仁杰全身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狄仁杰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狄仁杰半身像取自清代
玄奘 唐代高僧、佛教学者、旅行家。唯实宗创始人之一。年十三出家,二十一岁受具足戒。游历各地,参访名师,博涉经论。太宗贞观三年由长安西行,碾转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,后遍游印度,十九年,携经论六百余部归长安。玄奘其后二十年间与弟子译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,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撰有《大唐西域记》。玄奘像取自清释守一增订、赵宗绘《佛祖正宗道影》。《玄奘负笈图》彩图藏日本。玄奘负笈图石刻线画存西安兴教寺。玄奘画像发现于敦煌石窟,现藏巴黎。玄奘砖像取自开封北宋繁塔砖。
玄朗 唐代高僧,九岁出家,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,博览经论,尤精《涅槃经》,曾从天台宗慧威学《法华》等经,被尊为天台宗七祖,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,隐居左溪岩,世称“左溪尊者”。有《法华经科文》。玄朗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玄素 唐代高僧。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,晚年居润州幽栖寺,伏形苦节,无喜无怒,时人目为婴儿形菩萨。扬州与京口道俗争迎致之。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。玄素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玄觉 唐代高僧。住温州龙兴寺,尝谒六祖慧能,问答相契,便欲辞去,慧能留住一宿,谓之一宿觉。有《永嘉集》。玄觉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王仲舒 唐代官吏。登德宗贞元贤良方正高第。拜左拾遗,累迁礼部考功员外郎。坐事贬荆南节度参谋。宪宗元和初,召为吏部员外郎、知制诰。历婺州、苏州刺史。穆宗时召为中书舍人,终江西观察使。王仲舒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王仲舒像取自1921年《太原王氏皋桥支谱》。
王勃 唐代文学家。王福畤子。六岁能属文,九岁作《指瑕》,擿颜师古注《汉书》之失。高宗麟德初,对策高第。任虢州参军,犯罪当诛,遇赦革职,其父亦因之贬交趾令。上元二年省父,途径南昌,撰《滕王阁序》,为世所称。王勃旋因渡海堕水而卒。有诗名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。王勃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《晚笑堂画传》。王勃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王勃头像取自清代《江苏昆山王氏宗谱》。
白居易 唐代大臣、大诗人。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。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、左拾遗、东宫赞善大夫,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。穆宗长庆时累擢中书舍人。杭州刺史、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部,复除苏州刺史。白居易于文宗时入为太子宾客,迁刑部侍郎。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,分司东部,遂居洛阳。武宗会昌二年,以刑部尚书致仕。晚年奉佛,以诗酒自娱。工诗,倡导“新乐府”运动。诗文与元稹齐名,世号“元、白”,晚年与刘禹锡唱和,又称“刘、白”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。白居易画像取自明郭诩绘《琵琶行图》,故宫博物院藏。白居易头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盖文达 唐代学者。博涉群书,尤明《春秋三传》,高祖武德中授国子助教,太宗贞观初,召为文学馆直学士,历任谏议大夫、崇贤馆学士。盖文达像取自明代万历间刻《三才图会》。盖文达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禄东赞 唐代吐蕃酋长。因助松赞干布功,居相。参与制定改革,与唐和亲。太宗贞观时,入唐迎文成公主。留唐为质。受右卫大将军职,后逃归吐藩。松赞干布卒,其孙继位,时年幼,国事皆委禄东赞。禄东赞画像取自唐家阎立本绘《步辇图》。禄东赞塑像供奉于西藏布达拉宫。
程富 唐初将领。以勇力闻,隋末起乡兵据古城岩,推郡人汪华为帅,据歙、宣、杭、睦、饶、婺六州,称吴王,后华为唐越国公,富为司马,休宁县侯。程富像取自清道光二十四年《程氏迁吴支谱》。
秦琼(秦叔宝) 唐初大将。隋末从张须陀讨卢明月、李密等义军。张须陀败死,寻归附李密,为帐内骠骑。李密败后为王世充所得,旋投唐,任马军总管,从李世民败宋金刚、王世充,讨窦建德、刘黑闼。先锋鏖阵,前无坚对。秦琼累拜左武卫大将军,封翼国公,改胡国公。秦琼画像取自唐阎立本绘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秦琼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秦琼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萧翼 唐代官吏。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孙。太宗时为监察御史。充使取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真迹于越僧辨才,用计卒取其帖以归。授员外郎,赏赉甚厚。萧翼画像取自唐阎立本绘《萧翼赚兰图》,北宋摹本藏辽宁省博物馆,南宋摹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蓝采和 唐末逸士。夏服絮衫,冬卧冰雪中,常于长安市中携蓝而歌,自号蓝采和,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。蓝采和像取自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。蓝采和画像取自明张路绘《杂画·采和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
藻先 唐末高僧。舍利塔在福州鼓山。藻先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虞世南 唐初大臣、书法家 。历官弘文馆学士、秘书监、永兴县子,有《北堂书钞》及文集,太宗尝称其有五绝:德行、忠直、博学、文辞、书翰。虞世南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虞世南题跋像取自清画家刘源绘、朱圭刻,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虞世南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虞世南全身像取自清任熊绘图,王龄撰赞,蔡照初雕版,清咸丰六年萧山王氏养和堂刻本《於越先贤像传赞》。虞世南头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诸暨虞氏宗谱》。
道一 唐代高僧。曾于江西传扬禅学,又称“江西马祖”,幼出家,习经律,从怀让禅师学漕溪禅法,密授心印,代宗大历中,居豫章开元寺,聚徒说法,禅宗至此大盛,所传宗旨,时称“洪州宗”。道一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道信 唐代高僧。为禅宗四祖,少从僧璨师学,能通内外,弘传禅法。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。唐高祖武德中,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,学徒甚众。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。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,付法于弘忍,故世称东山法门。道信画像取自明戴进绘《达摩六祖图》,辽宁省博物馆藏。道信半身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道悟 唐代高僧。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。历参诸禅师。德宗建中二年,住天皇寺,精修梵行,大弘禅宗,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。先期告终。道悟像取自虚云和尚重辑,1935年刊本《佛祖道影》。
道林 唐代高僧。居钱塘,唐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,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,曾上山去参访。道林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《八高僧图之三·白居易拱谒,鸟窠指说》,上海博物馆藏。
郑畋 唐代大臣。举进士第。以书判拔翠擢渭南尉,宣宗时荐为翰林学士,知制诰,僖宗立,以兵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荥阳郡侯,乾符七年为凤翔陇西节度使,破黄巢,进司空,兼门下侍郎,官至检校司徒、太子太保。郑畋像取自书带草堂1941年印《郑氏大统宗谱》。
郑綮 唐代大臣。第进士,历监察御史、庐州刺史,召为右散骑常侍,往往条摘失政,昭宗时以礼部侍郎同平章事,善以诗谣托讽,语多诙谐,时号“郑五歇后体”。以太子少保致仕,有《开天传信记》。郑綮像取自书带草堂1941年印《郑氏大统宗谱》。
郑覃 唐代大臣。郑珣瑜子。少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,经术精深,议论持正,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,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门下侍郎、弘文馆大学士,以名儒领祭酒,迁太子太师,以病乞罢相,武宗初授司空,致仕卒。郑覃像取自书带草堂1941年印《郑氏大统宗谱》。
郭震 唐代官吏。年十八举进士。景云初拜同中书门下三品,后封代国公。郭震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钟离权 唐代大和间道士。相传遇老人授仙诀,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,与吕洞宾同时,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。钟离权璧画像取自山西芮城永乐宫。
钟绍京 唐代官吏、书法家。以擅长书法直凤阁,武则天时明堂门额、九鼎之铭、殿门榜皆其所题,家藏王羲之、王献之、虞世南、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,从玄宗讨韦氏,进中书令,封越国公,后坐事削爵贬官终少詹事,卒年八十余。钟绍京像取自1923年《至德堂会稽钟氏宗谱》。
阳城 唐代官吏。家贫,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,窃官书读之,经六年,无所不通。登进士第后,隐中条山授徒。李泌为宰相,荐为著作郎。德宗召为谏议大夫。后因上疏贬为国子司业,出为道州刺史,有善政。阳城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陆羽 唐代学者。工古调歌诗,性诙谐,少年匿优人中,撰《谑谈》数千言。玄宗天宝中居火门山。肃宗上元初更隐苕溪,阖门著书。嗜茶,精于茶道。被称为茶神、茶圣、茶仙。有《茶经》。陆羽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陆羽烹茶图,元赵原绘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陆龟蒙 唐代文学家。少高放,通《六经》大义,尤明《春秋》,举进士不中,从湖州刺史张抟游。后退隐松江甫里,多所论撰。与皮日休齐名,时称皮陆。有《甫里集》。陆龟蒙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陆龟蒙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陆龟蒙坐像明人绘,现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。陆龟蒙头像取自1941年《江苏武进戴庄陆氏族谱》。
韩愈 唐代官吏、文学家。德宗贞元八年进士。幼孤,由嫂扶养,及长,尽通《六经》、百家学。董镇宣武,辟为巡官,调四门博士,迁监察御史。上疏极论宫市,德宗怒,贬阳山令。宪宗元和中,历迁国子博士、中书舍人、刑部侍郎。韩愈上表极谏帝遣使迎佛骨入禁,贬潮州刺史,改袁州。召拜国子祭酒,转兵部侍郎,后以吏部侍郎为京兆尹。工诗文,自成一家。经其指授,皆称韩门第子。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韩愈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韩愈听颖师弹琴取自明杜堇绘《古贤诗意图·听颖师弹琴》,故宫博物院藏;韩愈题跋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
颜相时 唐代官吏。颜师古弟。太宗贞观中,累迁谏议大夫,有诤臣风。寻转礼部侍郎。后以兄亡,哀毁而卒。颜相时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颜真卿 唐代大臣、书法家。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,又擢制科。历官武部员外郎、平原太守。安禄山反,约从兄杲卿起兵抵抗,推为盟主,兵至二十万,累除御史大夫,出为冯翊太守。历迁尚书右丞、吏部尚书、太子太师、封鲁郡公。颜真卿工书法,初学褚遂良,后从张旭,创为“颜体”,有集及《韵海镜源》等。陕西大荔石刻像刻于北宋靖康元年(1126)七月,唐重摹像并正书记,上刻颜真卿《奉使蔡州书》。颜真卿像取自明代王圻辑,万历刻《三才图会》。颜真卿版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,弘治十一年重刻本《历代古人像赞》。颜真卿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,乾隆八年刻本
马怀素 唐代官吏。少师事李善,博通经史。擢进士第,又登文学右赡科。累迁左台监察御史,玄宗开元初为户部侍郎,封常山县公,三迁秘书监,兼昭文馆学士,卒年六十。马怀素为人刚直不阿,武周长安中,张易之使人诬崔贞慎等谋反,武后诏怀素按之,执不从,贞慎等乃免。马怀素像取自国学图书馆1933年影印《润州先贤录》。
高士廉(高俭) 唐初大臣。少博涉文史,敏惠强记,隋末因故谪交州,唐初北归,高祖武德中为右庶子,封义兴郡公,累迁雍州治中。玄武门之变,曾预其谋。太宗贞观初进侍中,改益州大都督府长史,入为吏部尚书,封许国公。迁右仆射。高士廉题跋像取自清画家刘源绘,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高士廉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十年刻本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
魏徵 唐初大臣。历官隋武阳郡丞、唐太子洗马、谏议大夫,迁秘书监,参预朝政,受诏总撰定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,时称良史,进左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素有胆识,每犯颜规谏,拜太子太师。魏徵全身像取自清刘源绘,朱圭刻,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《凌烟阁功臣图》。魏徵像取自清顾沅辑,清道光十年刻《古圣贤像传略》。魏徵头像取自清光绪修《浙江余姚魏氏宗谱》。
黄巢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。本贩私盐,曾读书,应进士不第,僖宗乾符初王仙芝起事,聚众响应,五年仙芝战死,遂为全军统帅,号冲天大将军,六年后众至百万,攻克洛阳、潼关,入长安,即位称帝,国号大齐,四年兵败泰山自杀。黄巢像取自明刻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。